目前分類:健康檢查 (5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小顆腎結石(小於0.4公分)大約有九成會自行排出,所以可以觀察及日常生活保養即可,除非有症狀才需積極治療。大於2.5公分以上的大顆腎結石,則需要積極處理,以免發生併發症,例如腎水腫、腎衰竭、腎盂腎炎、腎膿瘍等。


蘇聖棻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肝、腎囊腫常在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被發現,俗稱為水泡或水瘤,也就是肝臟或腎臟出現內含液體的囊泡。囊腫可區分為相當多種類,有些具有遺傳性,有些沒有;絕大多數是良性也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,有些可能合併感染,有些會導致日後肝腎功能惡化,甚至某些種類的腎囊腫有轉變成癌症的可能,因此有必要細心加以區分。

最常見的肝、腎囊腫類型為單純性腎囊腫,可能只出現一個或同時出現多個囊腫,可能只出現在一側的肝、腎臟也可能兩側肝、腎臟都有。單純性囊腫很少發生於小孩或年輕人,通常在成年後才慢慢出現,其發生率隨著年齡而增加。單純性囊腫通常是在體檢時被意外發現,很少引起特別的症狀,也不會轉變成惡性腫瘤,肝、腎功能通常不受影響。大部分單純性囊腫不需要特別治療,只要定期接受超音波追蹤檢查即可。

蘇聖棻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飲食習慣與膽結石的發生有密切的相關。根據統計資料分析,家族中有膽結石病史、膽固醇過高、肥胖、多次懷孕的婦女、中年婦女、嗜高膽固醇食物、嗜油膩食物、嗜甜食者較容易罹患膽結石。

當肥胖或飲食中油脂或膽固醇過多時,容易使膽汁中膽固醇的含量上升,造成膽汁過於黏稠,於是容易造成膽結石。

蘇聖棻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 肝臟血管瘤是肝臟良性腫瘤中最常見者,在一般超音波檢查中發現的機率為一‧五%,目前對於形成肝血管瘤的病因仍不清楚。肝血管瘤可以是單一的,但也可能是多發的。它的大小不一,小的血管瘤不到一公分,大的血管瘤可以大到一、二十公分。

肝血管瘤本身是一種良性的腫瘤,通常不會有症狀,除非肝血管瘤很大,造成上腹部有鼓脹感;此外肝血管瘤並不會惡化成肝細胞癌;如果是惡性的肝細胞癌,短期之內腫瘤體積就會有明顯的變化。換句話說,如果腫瘤經過一段時間追蹤檢查都沒有變大或是長得很慢,大概就是肝血管瘤。

蘇聖棻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國外對於膽囊息肉的流行病研究,發現4.6%的男性與4.3%的女性有膽囊息肉。其發生率與年紀、性別、體重、社經地位、運動量、喝酒以及血液裡的脂質無關,在男性與抽煙有些相關。這些息肉一般都不會有症狀,都是接受超音波檢查時發現。

病理上這些息肉可能是黏膜增生,腺瘤,膽固醇息肉,發炎性息肉或是惡性病灶。其間的比例,有文獻報告膽固醇息肉佔六成,所謂的膽固醇息肉就是因為膽固醇結晶沈積附在膽囊內側,引起黏膜增生所致。另外腺瘤與癌症各約在7-8%左右,其它情形約為四分之一。

蘇聖棻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